发布日期:2025-05-22 10:08 点击次数:93
五一假期刚过,朋友圈里晒的旅行美照还没刷完,出租屋里的泡面碗已经堆成了小山。
早上8点挤进人才市场,发现招聘启事上的工资还停在五年前:正式工月薪5000要倒夜班,临时工时薪18块还得抢名额。
隔壁摊位00后小伙跟HR讨价还价:“单休?
那得加钱!
”转头就被后面排队的大叔挤开,大叔攥着高中文凭的手微微发抖——这年头连工厂招工都要35岁以下了。
更扎心的是,租房楼下新开的快餐店贴着“招女服务员包吃住”,而握着电工证的我站在店门口,突然觉得手里10块钱的猪脚饭都不香了。
不是我们挑工作,是工资追不上泡面涨价的速度。
HR总说“年轻人别眼高手低”,可当房租占掉工资一半,5000块在深圳只够活着而不是生活。
前年还能找到包住宿的电子厂,今年连流水线都开始挑三拣四——要会开叉车、要懂英文标签、要能扛住每天12小时站立作业。
更魔幻的是,昨天刷到老家二舅的微信:“村里新建的口罩厂招搬运工,包三餐月薪6800”,突然不知道该哭还是该笑。
性别年龄成硬门槛,打工人连挣扎的资格都没有。
跑遍半个城发现个扎心规律:奶茶店只要小姑娘,物流仓库专招小伙子。
好不容易看到个“急招技术员”的广告,电话打过去第一句就问“结婚了吗?
”HR直言不讳:“没结婚的怕你突然回老家结婚,结婚的又怕你要请产假”。
35岁以上的老哥更惨,连送外卖都被平台算法嫌弃——超时1分钟扣20块,哪比得上20岁小伙能连轴转。
失业的焦虑比加班更熬人。
别人五一在景区排队,我在出租房刷烂了三个招聘APP。
半夜两点睡不着,翻到去年辞职同事的朋友圈——他在国企月薪4500被我们笑“养老”,今年人家年终奖发了6个月工资。
现在看着银行卡里三位数的余额,终于明白父母为什么总说“稳定大过天”。
最怕接到家里电话,老妈那句“不行就回来种地”听着暖心,可地里刚播的玉米种子,收购价又跌了5毛。
这个五月,或许你还在人才市场门口啃着冷掉的煎饼,或许你已经把简历上的期望薪资从8000改到6000。
但别忘了,每天有29973万农民工在工地挥汗如雨,有2万多网约车司机为5毛钱一单拼到凌晨——我们都在这个时代里踉跄前行。
如果今天的招聘会又让你失望,就去吃顿15块钱的煲仔饭吧!
热腾腾的锅巴贴着碗底,就像我们死死扒住生活边缘的手。
点个赞,留句“加油”,给所有在五月的烈日下奔跑的打工人——我们终会等到那盏为自己亮起的招工灯。
